历史典故:《面如土色》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
更新时间:2024-12-24 13:07:30
脸色像泥土一样。形容惊恐到了极点。《敦煌变文集.捉季布传文》:“归到壁前看季布,面如土色结眉频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九:“李白重读一遍,读得声韵铿锵,番使不敢则声,面如土色,不免山呼拜舞辞朝。”《红楼梦》九三回:“贾芹拾来一看,吓得面如土色,说道:‘这是谁干的!我并没得罪人,为什么这么坑我?’”亦作“面色如土”。《聊斋志异.武孝廉》:“一日,方燕饮,闻喧詈声;释杯凝听,则妇已搴帘入矣。石大骇,面色如土。”亦作“面如灰土”。《聊斋志异.西湖主》:“既而斜日西转,眺望方殷,女子坌息急奔而入,曰:‘殆矣!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;妃展巾抵地,大骂狂伧,祸不远矣!’生大惊,面如灰土,长跽请教。”主谓 形容因心情沮丧或紧张恐惧使脸面呈现灰白色的样子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康熙~,心神俱乱,竟然扔下众臣,独自木呆呆地朝殿外走去……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人的惊恐表情。→面无人色 失魂落魄 五色无主 大惊失色↔面不改色 不动声色。 也作“面如灰土”、“面如死灰”、“面若死灰”、“面色如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