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典故:《贫贱骄人》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
指田子方对魏公子子击说:贫贱者傲慢对待富贵显达的人,比喻脱俗清高。后以此典比喻对富贵显达者的鄙视。田子方,战国时人,学于孔子弟子子贡,与子夏、段干木同为魏文侯所优待礼遇。魏文侯十七年(前429年),魏文侯的太子,子击在朝歌(今河南淇县)道路上遇见魏文侯的师傅田子方,退车让路,下车拜见他。田子方不还礼。魏公子子击便问道:“富贵之人待人傲慢呢?还是贫贱之人待人傲慢呢?”田子方说:“本来是贫贱之人待人傲慢罢了。诸侯待人傲慢就会丧失国家,大夫待人傲慢就会丧失封邑。贫贱的人,行动不合国君要求,建议不被国君采纳,就离开他前往楚、越等远方别国,象脱掉鞋子一样,怎么可以同等看待呢?”魏公子子击不高兴地离开了。【出典】: 《史记》卷44《魏世家》1838页:“子击(魏文侯太子,后继位为魏武侯)逢文侯(魏文侯,战国时魏国建立者)之师田子方于朝歌,引车避,下谒(yè业,下车进见)。田子方不为礼。子击因问曰:‘富贵者骄人乎?且贫贱者骄人乎?’子方曰:‘亦贫贱者骄人耳。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,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。贫贱者,行不合,言不用,则去之楚、越,若脱(xǐ喜,鞋)然,奈何其同之哉!’子击不怿(yì译,高兴)而去。”【例句】: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15:“寒士不贫贱骄人,则崖岸不立,益为人所贱矣。”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22回:“还有一班不长进的,并没有人赏识过他,也学着他去瞎狂,说什么‘贫贱骄人’。”主谓 指虽然贫贱也对富贵权势持轻蔑鄙视态度。语本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子击因问曰:‘富贵者骄人乎?且贫贱者骄人乎?’子方曰:‘亦贫贱者骄人耳。”明·吴从先《小窗自纪杂著》:“~,傲骨生成难改;英雄欺世,浪语必多不经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现人格方面。→不卑不亢 ↔富贵骄人